近日,一场以“重走长征路、感悟革命魂”为主题的长征游学培训活动在多地展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参与。这场融合红色教育、实践体验与团队协作的培训项目,通过沉浸式学习方式,让学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深刻领悟长征精神的内涵,进一步激发新时代奋斗者的使命担当。
沉浸式课堂历史场景再现激发情感共鸣 长征游学培训以实地探访、情境还原、专题授课为核心模块,将传统课堂搬至红色遗址。学员沿着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从江西瑞金到贵州遵义,从四川泸定到甘肃会宁,踏访革命旧址、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通过观看历史影像、研读文献资料、参与主题讨论,系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重大战役及深远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计注重互动性与参与感。例如,在“飞夺泸定桥”模拟体验环节,学员需分组协作完成高空障碍挑战,切身感受当年红军战士的英勇与团结;在“遵义会议”情景再现中,学员通过角色扮演深入剖析历史决策背后的智慧。这种“行走的课堂”模式,打破了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让红色教育更具感染力。
精神内核以长征精神赋能团队建设 除了历史教育,长征游学培训还聚焦团队协作与意志锤炼。课程中融入户外拓展、野外生存、急行军等实践项目,要求学员在模拟长征环境的条件下完成团队任务。例如,学员需在物资有限的情况下制定行军计划,或通过集体决策解决突发问题。这些活动不仅考验个人耐力,更强调团队沟通、资源分配与目标管理能力。
参与培训的学员反馈称,此类体验让他们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有了具象化认知。一位学员表示“当真正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才体会到红军当年面临的困难。这种经历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让人震撼。”培训组织方介绍,项目设计初衷是希望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帮助学员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工作中的执行力与创新力。
社会价值红色教育创新获多方认可 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推进,长征游学培训逐渐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形式。相关部门指出,此类培训通过创新教育载体,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既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为青少年提供了触摸历史的实践平台。
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范围内以长征为主题的游学线路已覆盖12个省区,累计开发课程逾200套,服务学员超10万人次。多地政府还将红色游学与乡村振兴结合,通过打造“红色旅游+教育培训”产业链,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例如,贵州赤水、四川若尔盖等地依托长征遗址资源,建设标准化培训基地,形成“学、住、行”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推动了革命老区的文化传播。
展望未来长征精神引领新征程 专家分析,长征游学培训的兴起,反映了社会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潜力,成为相关领域探索的方向。有建议指出,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或通过跨区域合作构建更完整的长征文化图谱,让红色教育更贴近年轻群体的认知习惯。
当前,长征精神正以多元形式融入社会各领域。从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到青少年的研学实践,从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培训到公众的爱国主义熏陶,长征游学培训正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斗共识的重要纽带。未来,这一模式有望在内容深化、形式创新中持续发挥育人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精神动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