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井冈山革命老区迎来多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训团队,以“红色拓展训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持续升温。依托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井冈山通过沉浸式体验、情景教学与团队协作项目,将红色精神传承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相结合,成为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及青年群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热门目的地。
红色资源活化利用 拓展训练融合历史与现实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黄洋界哨口、八角楼、红军医院旧址等300余处革命遗址。近年来,当地创新开发“红色拓展训练”模式,将革命历史场景转化为体验式教学资源。参训学员通过模拟“挑粮上山”“战地救护”等历史场景,在协作中感受红军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 例如,在黄洋界保卫战遗址,团队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物资运输、战略部署等任务,还原当年军民同心守卫根据地的场景;在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学员需徒步穿越3.2公里崎岖山路,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辛历程。此类项目既考验团队凝聚力,又深化了参与者对党史的具象化理解。
课程设计专业化 多维度提升综合素质 井冈山红色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由党史专家、教育学者及户外运动教练共同设计,涵盖四大模块 1. 情景教学通过VR技术复原历史战役场景,结合讲解员现场导览,强化历史认知; 2. 体能挑战设置低空障碍穿越、野外定向越野等项目,培养应变能力与抗压素质; 3. 理论研讨组织《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主题座谈,剖析革命智慧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4. 创意实践要求团队编排红色主题短剧、设计“微党课”课件,激发创新思维。 某企业团队负责人反馈“参训后,员工在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23%,对目标管理的理解明显深化。”
社会效益显著 红色教育辐射全国 据统计,2025年井冈山红色拓展训练基地接待参训人员超15万人次,同比增长34%,其中民营企业、高校社团占比达62%。参训单位普遍将此类活动纳入年度党建计划或员工培训体系,部分机构还将考核结果与晋升机制挂钩。 值得注意的是,训练课程特别强调“精神转化力”。在“红军的一天”模拟项目中,学员需用10元经费解决全天饮食,并完成指定任务。这种“极限预算”实践让参与者重新审视资源分配与团队信任的价值。某参训青年表示“比起传统讲座,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更能引发对责任与使命的思考。”
政策支持助推产业升级 标准化建设引关注 江西省文旅厅近期出台《红色教育培训服务规范》,对课程内容、安全标准、师资资质等提出明确要求。井冈山已建成12个标准化训练营地,配备急救系统全覆盖的户外场地,并建立“红色教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当地开发线上评估平台,通过参训前后心理测评、任务完成度等数据,量化教育成效。 专家指出,红色拓展训练的走热反映社会对价值观教育的迫切需求。这种将历史资源转化为行为训练的模式,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随着研学旅行、党建培训市场的持续扩大,井冈山经验或将在全国红色旅游区推广。
结语 从革命圣地到精神课堂,井冈山红色拓展训练正以创新形态激活红色基因。其在强化团队建设、深化党史教育方面的双重价值,不仅助推了地方文旅经济发展,更成为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未来,如何平衡体验深度与资源保护、个性化需求与教育公益性,将是该模式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