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暑期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再次成为全国青少年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生态优势,井冈山通过创新研学课程设计、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动红色教育与素质拓展深度融合,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新动能。
红色资源活化利用 研学课程体系升级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摇篮,拥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等百余处革命遗址。近年来,当地文旅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发"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推出分层化研学课程。初中生以"革命故事溯源"为主线,参与情景剧排演、文物档案解密等活动;高中生则围绕"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路线"主题,开展模拟军事会议、战略沙盘推演等深度实践。 据统计,2023年井冈山新增"红军挑粮小道VR实景还原""八角楼灯光故事全息剧场"等12项科技赋能项目,研学路线接待量同比提升37%,单日最高接待研学团队超80个。
多维实践强化体验 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在茅坪镇坝上村研学基地,来自江苏的百人研学团正进行"三湾改编"情景模拟。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历史场景,在组建士兵委员会、制定行军纪律的过程中,切身理解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地负责人介绍,此类互动课程已形成标准化教案,包含"历史导入-任务拆解-团队共创-成果汇报"四环节,确保教育目标有效转化。 生态研学板块同样亮点纷呈。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推出"红绿交织"科考路线,学生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开展森林生态监测,同时探访红军医院草药圃遗址,将革命年代的医疗智慧与当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有机衔接。
安全保障机制完善 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为应对暑期客流高峰,当地成立研学服务专项工作组,对交通接驳、餐饮住宿、应急医疗等环节实施动态监测。所有研学营地实行"双导师制",配备历史讲解员与安全督导员,并建立与三甲医院的15分钟医疗响应通道。 产业配套升级带动区域经济提质。茨坪镇新增特色民宿23家,其中8家通过"红色研学主题民宿"认证,提供红军餐制作、草鞋编织等民俗体验。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便携式红军干粮包、革命诗词书签等文创产品,助力老区群众人均增收超2800元。
教育成效持续显现 长效机制助推传承 多省市教育督导报告显示,参与井冈山研学的学生团队在返校后的主题征文、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表现突出。某重点中学教师反馈,学生在井冈山完成的"红军标语数字化保护方案"获省级创新大赛奖项,体现出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井冈山申报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推动建立"学校-基地-家庭"三方评价体系,通过研学日记云端共享、红色故事短视频创作等延伸活动,让红色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形成长效育人机制。
目前,井冈山正筹备"秋收起义"96周年主题研学季,计划联动湘赣边区域15个红色景点推出跨省研学护照。这座见证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圣山,正以与时俱进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青少年教育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