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魂"为主题的特色游学培训项目在全国多地启动,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项目通过融合实地考察、情景教学与互动实践,将党史教育与素质拓展相结合,为青少年、企事业单位及党政机关群体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
一、项目背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随着爱国主义教育持续深化,传统课堂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长征主题游学培训应运而生,依托红军长征沿线重要历史遗址,构建"理论+实践"双轨教学模式。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开发出覆盖江西瑞金、贵州遵义、四川泸定等15个关键节点的标准化课程体系,年均接待参训人员超2万人次。
二、课程设计三维度构建教育矩阵 1. 历史场景复原 在湘江战役旧址设置模拟行军环节,学员背负标准行军装备完成5公里急行军,途中需破解历史知识谜题获取补给。腊子口战役遗址则通过VR技术重现战斗场景,配合专业解说还原战略决策过程。
2. 专题研习模块 开设《长征精神与当代价值》《红色领导力解析》等12门核心课程,邀请党史专家、军事学者组成教研团队,结合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等现实需求进行案例化教学。
3. 社会实践延伸 在四川凉山、甘肃会宁等脱贫地区设立实践基地,组织学员参与助农直播、支教服务,将革命老区振兴与责任教育有机融合。近三年累计完成农产品推广项目47个,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逾800万元。
三、教学创新五感沉浸提升参与深度 培训采用"五感教学法",在贵州赤水河谷组织草药辨识体验,复原红军医护场景;于松潘草地搭建生态观测站,结合气候变迁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亮点,通过LBS定位系统开发的"长征足迹"小程序,已累计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3.2万份。
四、成效评估多维数据印证教育价值 第三方评估机构数据显示,参训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率达78%,历史认知准确度提高63%。在青少年群体中,项目有效激发了92%参与者的家国情怀,相关研学报告入选省级优秀德育案例。企事业单位参训后,党建活动创新提案数量同比增加45%。
五、社会反响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部门已将该项目纳入社会实践学分认证体系,文旅机构同步推出"红色研学季"专题活动。军事博物馆等12家国家级场馆开放特展资源,联合开发文物数字化课程。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特别设置"家庭传承单元",通过祖孙三代共学模式,实现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
六、未来规划构建全域红色教育生态 项目组透露,正在筹建"数字长征云平台",整合沿线128个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开发线上虚拟研学产品。同时计划与高校合作设立红色教育研究中心,开展长征精神国际化传播研究。预计至2025年,将形成覆盖全年龄段、贯通线上线下的一站式教育服务体系。
此项创新实践不仅为红色教育注入时代活力,更探索出历史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随着暑期研学高峰的到来,各地培训基地正加紧优化服务设施,以迎接新一轮红色教育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