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创新开展党建研学实践 构建党员教育新生态
近日,全国多个基层党组织以"党建研学"为核心抓手,通过整合红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育形式,推动党员教育从单向灌输向互动实践转型。这一系列实践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更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注入鲜活动能。
一、理论实践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背景下,各地党组织积极探索"理论研学+场景体验"新模式。某革命老区推出的"重走长征路"实景教学项目,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配合专家专题解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重要论述,使参训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深化理论认知。某省级党校研发的"党建沙盘推演系统",通过模拟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帮助党员干部提升矛盾化解能力。
二、数字技术赋能,构建智慧研学体系 数字化改革为党建研学开辟了新路径。多地建立"云端红色展馆",将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30余个重要教育基地进行720度全景数字化呈现。某地开发的"党员成长积分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党员参与研学活动的学习轨迹,实现教育成效可视化评估。统计数据显示,采用智能终端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党员参训率同比提升42%,知识留存率提高37%。
三、产教协同创新,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 党建研学专业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某干部学院联合高校成立"新时代党建研究院",开发出包含12个模块、68项标准的课程认证体系。在非公企业聚集区,党组织牵头组建"产业链党建联盟",将政策研读、合规经营等主题融入研学课程,助力企业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某高新技术园区打造的"红色创客空间",已孵化出23个党员领衔的科技创新项目。
四、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教育成果转化 为确保研学成果落地见效,多地建立"学用转化"跟踪机制。某地级市推行"研学项目责任制",要求参训党员三个月内提交实践案例,由专家组进行成效评估。在乡村振兴领域,通过党建研学培育的"头雁工程"已带动建立170余个特色产业党支部。某自贸试验区建立的"党员创新实验室",累计产出制度创新成果57项,其中12项获省级以上推广。
五、标准化建设提速,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深入实施,党建研学标准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全国党建研究会最新发布的《红色研学基地建设规范》,从教学内容、服务设施、安全保障等6个维度建立评价标准。某沿海省份率先试点"研学质量认证体系",对课程开发、师资配备、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实施动态监管。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规范化建设使党员对研学活动的满意度达到93.6%。
当前,党建研学正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机制转变。各地党组织通过建立"年度研学地图"、开发移动学习平台、完善经费保障制度等措施,持续巩固教育成果。专家指出,这种将政治性、专业性、实践性有机统一的教育模式,不仅强化了党员的政治素养,更培育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应用,党建研学将呈现更多元化发展态势。如何平衡传统教育与创新形式、如何量化评估长期教育成效、如何扩大两新组织覆盖范围,将成为下一阶段实践探索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