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与实地研学结合 打造沉浸式教育新场景 近年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及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以“长征精神”为核心的游学培训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升温。此类培训通过重走长征路、参访革命遗址、开展主题讲座等形式,将红色历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场景,吸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社会团体广泛参与。据统计,2023年长征主题游学线路已覆盖江西、贵州、四川、甘肃等十余个省份,参与人数较往年增长显著。
课程设计注重“知行合一” 强化体验式学习效果 区别于传统课堂授课,长征游学培训强调“边走边学、边悟边行”的实践模式。学员通过徒步穿越部分长征路线、模拟历史情境任务、参与专题研讨等环节,深入理解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与理想信念。例如,在贵州遵义会议旧址,学员可通过情景剧还原历史决策过程;在四川泸定桥,团队协作完成模拟急行军任务,强化对“攻坚克难”精神的具象化认知。
专业培训师介绍,课程设计遵循“三结合”原则历史事件与当代价值观衔接、理论讲解与实地体验互补、团队协作与个人反思并重。部分项目还引入VR技术还原战场场景,或结合乡村振兴主题,组织学员走访长征沿线新农村,探讨红色精神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中的现实启示。
教育价值获多方认可 助推青少年思政教育创新 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红色游学是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多地中小学将长征主题培训纳入暑期社会实践必修环节,学生通过撰写考察报告、制作主题影像等形式完成学习成果转化。某省级示范中学教师反馈,参与过游学的学生在团队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方面表现出明显提升,“这种教育方式让课本上的英雄故事变得可触摸、可共鸣”。
在高等教育领域,多所高校将长征精神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程,并与地方文旅部门合作开发研学路线。专家认为,这种“行走的课堂”打破了学科边界,有助于青年群体从多维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而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感。
行业规范化发展提速 构建可持续运营模式 随着市场需求扩大,长征游学培训行业逐步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2023年,《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完善研学课程认证、师资培训、安全保障等机制,多地成立红色研学联盟,推动资源共享与线路联动。目前,专业机构开发的课程已形成“1+N”模块,即以长征精神为主线,延伸出军事拓展、领导力培训、乡村振兴考察等个性化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项目通过“培训+公益”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例如,将部分收益用于修缮革命遗址、资助老区学生,或组织学员参与沿线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此类创新既延续了红色基因,也为革命老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未来展望科技赋能与文化IP深化体验升级 行业分析显示,长征游学培训正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如通过AR导览、元宇宙展厅等技术提升互动体验;二是课程细分程度加深,针对企业高管、基层党员、青少年等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内容;三是文旅融合趋势显著,结合地方非遗、民俗文化开发复合型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其教育转化需紧跟时代语境。未来需进一步挖掘历史细节,创新叙事方式,让红色培训不仅成为追忆过往的窗口,更成为激发当代人奋斗力量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