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围绕“党建研学”主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互动研讨等方式,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一、理论研学筑牢思想根基 为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多地依托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等平台,组织专题学习班与研讨会。课程内容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教育、全面从严治党等核心议题,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引导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某省级党校近期推出“党建研学专题课程”,以“理论+实践”模式,结合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实际案例,帮助学员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地通过线上平台开设“云端党课”,利用数字化手段扩大学习覆盖面,确保基层党员教育“不掉线”。
二、红色资源赋能实践教育 在实践研学方面,多地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党建研学路线。例如,某革命老区整合当地纪念馆、烈士陵园、党史展览馆等场所,推出“红色足迹”主题研学活动。参与者通过沉浸式参观、情景党课和重走革命道路,重温党的奋斗历程,强化使命担当。 此外,部分沿海地区将党建研学与产业发展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走访先进制造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学习党建引领下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经验。例如,某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展“党建+产业链”研学项目,推动跨区域党组织联动,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三、基层治理创新成果显著 党建研学的深入开展,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某直辖市街道党工委通过“网格化党建”研学实践,建立“党员联户”机制,将社区党员编入服务网格,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数据显示,该模式试点后,居民满意度提升23%,矛盾纠纷化解率提高近40%。 在乡村振兴领域,多地以党建研学为抓手,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某农业大县通过组织村干部赴先进地区考察,引入“党建+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带动全县建成标准化合作社120余个,村级平均年收入增长15%以上。
四、数字化平台助力长效学习 为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部分省市率先推出党建研学数字化平台,整合政策解读、案例库、在线测评等功能。某平台上线半年内注册用户超50万,累计开展线上专题学习活动200余场,形成“学、考、评”一体化闭环管理。 同时,虚拟现实(VR)技术被应用于党性教育。某地打造的“VR党史馆”通过360度全景影像还原重大历史事件场景,让党员足不出户即可参与沉浸式学习,目前已服务基层党支部超3000个。
五、专家呼吁完善研学评估体系 针对党建研学活动的长效化发展,相关领域专家建议,需进一步健全效果评估机制。一方面,应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将学习成果与干部履职能力提升挂钩;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三方机构对活动设计、参与度及实践转化率进行跟踪评估,确保资源投入与实际成效相匹配。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党建研学活动规范化指导方案》,拟从内容审核、资源整合、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党建研学迈向标准化、专业化。
结语 当前,党建研学已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创新形式、拓展内涵、强化实效,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与实践能力,更在推动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未来,随着更多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持落地,党建研学有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