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理论深学细悟 筑牢思想根基 近日,全国各级党组织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专题研学活动。通过"专家导学+分组研讨+知识竞赛"三位一体模式,系统解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核心要义,重点研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在东部某省级党校的研学班上,学员通过"原著精读+案例推演"方式,深入剖析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形成专题研究报告120余份。此类研学活动已建立标准化课程库,涵盖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六大模块,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理论转化能力。
红色足迹寻访传承 激活精神密码 在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等革命圣地,沉浸式研学项目形成示范效应。某干部学院创新推出"七个一"体验教学走一段挑粮小道、访一处革命旧址、听一堂情景党课、诵一篇红色家书、观一部历史影片、写一篇思想汇报、办一场专题座谈。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重点红色教育基地接待研学团队超2.1万批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7%。浙江某市打造的"移动党课"项目,通过VR技术复原重要历史场景,使党史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参训学员满意度达98.6%。
基层实践淬炼本领 破解发展难题 多地探索"研学+实践"融合模式,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在粤港澳大湾区某智能制造园区,政企联合研学专班聚焦"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组织党员干部深入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调研,形成数字化转型专项建议书。西南某省开展的"驻村研学"行动中,300余名机关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通过建立"问题台账-对策研讨-成效评估"闭环机制,解决农产品销售、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87项。此类实践性研学平均转化落地率达63%,切实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创新机制提质增效 构建长效机制 为巩固研学成果,各地着力构建"学研用"一体化机制。某直辖市出台《党建研学基地建设规范》,从师资配置、课程研发、效果评估等6个维度建立标准体系。中部地区建立的"学分银行"制度,将研学表现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已覆盖12万余名党员。数字赋能方面,全国党建研学云平台累计上线精品课程2300余课时,智能匹配学习需求的准确率达89%。统计显示,通过系统化研学培训,参训干部的政治判断力、调查研究能力平均提升24个百分点。
党建专家指出,新时代党建研学呈现三大趋势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由理论阐释向实践应用深化,由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机制转型。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的深入实施,各地正积极探索更具时代性、实效性的党员教育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