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以"红色拓展活动"为主题,结合党史学习与团队建设需求,推出一系列沉浸式、体验式教育活动。此类活动通过创新形式,将红色精神传承与基层党建、企事业单位团队凝聚力提升有机结合,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红色教育基地成热门载体 情景体验激发情感共鸣 今年以来,多地依托革命遗址、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发出"重走长征路""战地指挥部模拟"等特色项目。参与者通过穿戴红军服装、完成物资运输挑战、破译"加密电报"等任务,在模拟历史场景中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历程。某省级党校教授指出"这种具象化的教育方式,让抽象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可触摸的历史记忆,显著提升了教育实效性。"
二、党建与团队建设深度融合 破解传统培训痛点 针对部分单位反映的"理论学习枯燥""团队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专业机构开发出"红色主题挑战赛"模式。活动设置"军民鱼水情"协作关卡、"突破封锁线"战略决策演练等环节,要求参与团队在限定时间内统筹资源、制定方案。数据显示,采用此类模式的单位,其员工对党史知识的平均掌握率提升42%,跨部门协作效率提高35%。
三、科技赋能红色教育 VR技术重现历史瞬间 在浙江某红色教育基地,技术人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飞夺泸定桥"战斗场景。参与者佩戴VR设备后,可体验在铁索摇晃、枪林弹雨中前进的震撼过程。配套的智能分析系统还能实时记录团队决策数据,活动结束后生成包括领导力评估、协作短板等维度的专业报告。这种"科技+教育"模式已在全国23个示范基地推广应用。
四、青少年群体成重点对象 研学课程培育爱国情怀 教育部统计显示,今年暑期参与红色研学的中小学生同比增长67%。某重点中学设计的"红船精神研学营"中,学生需分组完成"南湖会议"情景剧编排、"初心宣言"演讲擂台等任务。教师反馈称"相比照本宣科,这种自主探究式学习更能激发青少年的使命担当意识。"
五、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 行业规范助力高质量发展 针对当前红色拓展活动存在的"同质化严重""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近期发布《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评定标准》,明确要求活动设计需具备"历史准确性""教育针对性""体验安全性"三大核心要素。首批通过认证的51家机构已实现全程保险覆盖、专业导学员培训率100%、定制化课程占比超80%。
六、志愿服务融入活动体系 构建长效教育机制 在湖南、江西等地,"红色拓展+"模式持续升级。参与者在完成拓展任务后,需继续参与"老兵口述史采集""革命文物数字化建档"等志愿服务。某纪念馆负责人表示"这种设计让红色教育从单次活动延伸为持续性的精神践行,真正实现了知信行统一。"
专家观点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相关专家强调,红色拓展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三个转化"将历史资源转化为教育素材、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将个体感悟转化为集体共识。建议未来进一步拓展"红色+乡村振兴""红色+生态保护"等跨界融合形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未来展望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800家机构开展红色拓展业务,年均服务受众突破500万人次。随着《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此类活动将在内容深度、形式创新、覆盖广度等方面持续升级,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动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