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记者 李慧思)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们挥舞着小红旗,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这面小红旗,代表着革命传统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正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教育,是对中华民族近代史和社会主义革命史的传承和弘扬,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信仰和正义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日益普及和深入开展。
革命先辈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地点、不同方式得到了推广。北京市草场地小学地下革命斗争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是北京市花费最多、历时最久的“文化遗产工程”之一。为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学校成立了草场地小学地下革命斗争纪念馆委员会,总结出一本教师史料,建起一座“红色教室”。
除此之外,省、市、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一些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南京市中华门纪念馆每年都会接待大量师生到这里参观,让孩子在实地感受革命胜利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事业。
在教育体制内,南京长江小学给学生们讲解“白求恩”的故事,让孩子们体验红色文化的温度和力量。在课程设置上,编写人文情怀教材、民族文化教材、英雄传记教材,设置红色课程、地方史、生活小品、书画音乐等选修课程,来促进中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也方便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推广,各家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都对红色文化进行了普及和推广。比如“读红楼”、“共同纪念”等红色主题的文艺节目、平台、网站,以及开河等“红色旅游定制线路”,在推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红色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公民素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同时,革命精神也是对当今时代的关键价值和精神追求。革命先辈的奋斗和对民族命运的无私贡献,启示我们肩负历史责任,振奋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