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迎来暑期研学热潮,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高校团体及社会组织纷纷走进这片红色热土,通过沉浸式学习、实践体验等方式,深入感悟革命历史精神内核。作为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井冈山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持续创新研学模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
红色资源赋能 研学课程体系升级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为研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近年来,当地整合革命旧址、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资源,开发出“重走红军路”“红色故事会”“军事拓展训练”等系列主题课程。参与者通过参观茨坪毛泽东旧居、黄洋界保卫战遗址等历史场景,结合实物、影像资料及讲解员互动教学,系统了解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与革命精神。
在课程设计上,研学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例如,青少年可通过模拟“红军挑粮小道”徒步、参与红色情景剧表演、制作红军餐等实践活动,切身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部分研学团队还引入VR技术还原历史战役场景,以科技手段增强体验感,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
沉浸式教育获多方认可 社会效益显著 据井冈山研学教育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接待的研学团队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覆盖小学至大学各年龄段。许多学校将井冈山研学纳入德育实践课程,通过实地探访强化课堂所学历史知识。一位带队教师表示“学生在实地走访中提出的问题更具深度,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家长群体对红色研学的支持度亦持续攀升。有家长反馈,孩子参与活动后,不仅对历史事件如“三湾改编”“朱毛会师”等有了清晰认知,还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责任感与抗压能力。此外,研学活动还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及文创产业发展,形成“教育+文旅”良性互动。
政策支持与安全保障双驱动 井冈山红色研学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策层面的持续推动。近年来,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将红色研学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必修内容。井冈山所在省份亦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研学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及师资培训提供资金与资源倾斜,确保活动规范性与教育性。
安全始终是研学活动的首要考量。当地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对交通、住宿、医疗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管。同时,基地为每支团队配备专业辅导员,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处理。今年以来,井冈山未发生一起研学相关安全事故,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未来展望打造全国红色教育新高地 业内人士分析,井冈山红色研学模式的成功,源于其“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结合。下一步,当地计划进一步拓展研学边界,例如联合高校开发党史研究专题课程,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线上红色教育资源库,并加强与其他革命老区的跨区域合作,形成教育资源共享网络。
专家指出,红色研学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更是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需求的提升,井冈山有望成为全国红色研学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典范,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持久活力。
(全文约10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