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以“党建研学”为抓手,通过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创新学习形式、深化实践应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迈向更高水平。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更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化教学,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
一、政策引领党建研学纳入干部教育体系 根据中央最新文件精神,各地将党建研学列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强调“理论+实践”双轨并行。多省份已出台专项规划,要求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研学路线。例如,某革命老区依托历史纪念馆、战斗遗址等场所,打造“沉浸式党史课堂”,通过实物展示、情景还原和互动讲解,让学员身临其境感悟党的奋斗历程。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00个红色教育基地被纳入党建研学官方推荐名录,累计接待学员超10万人次。
二、创新模式科技赋能提升学习实效性 为破解传统党建学习中存在的“形式单一、参与度低”问题,多地引入数字化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研学体系。某地开发“党建云研学”平台,利用VR技术还原重大历史事件场景,学员可通过虚拟交互完成“重走长征路”“模拟支部会议”等任务。此外,部分地区推出“党建研学积分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激发党员主动性。某省级党校负责人表示“通过大数据分析学员的研学行为,我们能更精准地设计课程,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三、基层实践研学成果转化为社会治理动能 党建研学不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更强调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在某沿海城市,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问题溯源研学”,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邻里矛盾调解等议题,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形成解决方案,推动123项民生问题落地解决。另一农业大省则通过“田间党课”形式,邀请农技专家与党员共同研讨乡村振兴策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20%。专家指出,这种“学用结合”模式打破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真正实现了以学促干。
四、未来方向构建全域党建研学生态圈 业内分析认为,党建研学下一步需在资源整合、标准制定和长效运营上持续发力。目前,多个地区已尝试跨区域协作,例如“长三角红色研学联盟”通过共享课程、互通场馆,形成规模效应。同时,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党建研学基地建设规范》,从内容设计、安全保障到效果评估提出统一要求。某智库报告建议,未来可探索“研学+产业”模式,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经济结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结语 党建研学作为新时代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正在通过创新形式与务实内容重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随着更多科技手段的融入与社会资源的协同,这一模式有望成为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长效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