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暑期教育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井冈山作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迎来新一轮研学热潮。各地中小学、高校及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研学团队络绎不绝,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主题化课程,青少年群体在革命圣地接受精神洗礼,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资源活化利用 研学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井冈山依托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和自然生态资源,构建了“理论+实践”“参观+体验”相结合的立体化研学模式。在茨坪革命旧址群、黄洋界哨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核心场馆,研学团队通过文物展陈、场景复原和数字化技术,系统了解井冈山斗争史。同时,红色情景剧演出、革命故事互动宣讲等创新形式,显著提升了青少年的参与感。 课程设计方面,当地教育部门联合专业团队开发了“星火燎原”“重走挑粮小道”等主题课程,涵盖党史学习、军事模拟、团队协作等多维度内容。参与者通过模拟红军行军、自制竹简书写革命诗词、参与农事劳动等实践,深刻感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
科技赋能沉浸体验 安全保障机制全面升级 为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学习需求,井冈山研学基地引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云上井冈山”数字展厅。学生佩戴设备即可“穿越”至1927年的朱毛会师现场,或参与“黄洋界保卫战”模拟推演,科技手段让历史教育更具感染力。 安全管理层面,景区建立研学团队备案制度,严格执行师生配比不低于115的标准,并在主要路线增设医疗点和应急通讯设备。针对山区气候特点,主办方为所有团队配备防暑降温物资,并开展行前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活动全程零事故。
教育成效显著 社会多方协同推进 据统计,近三年前往井冈山参与研学活动的青少年年均增长率达37%,超八成学校将其纳入校本德育必修实践。教师反馈显示,学生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普遍提及“理解了信仰的力量”“学会了珍惜当下生活”。部分学校还将研学成果转化为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墙等内容,形成教育闭环。 政策支持方面,江西省将红色研学纳入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对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专项补贴。文旅部门推出“红色研学季”惠民活动,整合交通、住宿、门票资源,降低参与成本。今年新增的“红培辅导员”职业认证制度,进一步提升了讲解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产教融合深化 全域研学格局初现 井冈山周边区域正以红色研学为核心,串联生态科普、非遗传承等多元主题。学员可在拿山乡参与客家民俗体验,在五指峰开展地质考察,形成“红色+”复合型课程体系。当地农户通过提供民宿接待、农特产品展销等服务,年均增收超2万元,实现教育价值与经济效应的双赢。 专家指出,井冈山研学热的背后,反映出社会对价值观教育的迫切需求。未来需进一步深挖红色文化时代价值,开发分龄化、定制化产品,让革命传统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随着秋季研学档期的临近,井冈山各接待单位已启动预约系统优化和师资培训工作。这座承载着中国革命精神的圣山,正以创新的教育形态,为青少年铺就一条通往历史与未来的精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