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焕发新活力 研学实践赋能红色教育 随着暑期教育实践高峰期的到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迎来全国多批研学团队。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地之一,井冈山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与自然生态优势,推出系列主题研学课程,吸引近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教学及互动实践,引导青少年深入理解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多维课程设计 串联历史与当代 本次研学活动以“重走革命路·共筑青春志”为主线,涵盖四大核心板块。在历史教育层面,学员通过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保卫战旧址、毛泽东旧居等遗址,结合专业讲解与文物展陈,系统学习根据地创建历程及斗争故事。部分课程创新设置“挑粮小道徒步”“战地医疗模拟”等实践环节,让青少年在负重前行、团队协作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
在文化传承领域,研学项目引入非遗技艺体验,邀请当地匠人教授竹编工艺、红军草鞋制作,将传统手工艺与红色记忆深度融合。生态教育模块则依托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植物标本采集、地质勘探等科普活动,构建“红色+绿色”立体化教育体系。
科技赋能体验 创新教育形式 为提升学习效果,主办方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多维互动场景。在井冈山斗争全景画馆,学员通过VR设备“穿越”至1928年的朱毛会师现场,360度全景观看历史场景复原。部分研学基地推出“红色剧本杀”项目,青少年通过角色扮演破解历史谜题,在推理过程中掌握“三湾改编”“土地革命”等关键事件脉络。
教育专家指出,此类沉浸式学习模式打破传统单向灌输,使抽象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具象化体验,记忆留存率较常规课堂提升约40%。数据显示,87%的参与学员在研学后能准确复述至少3个革命故事,较活动前增长65个百分点。
社会资源联动 构建协同育人网络 井冈山市政府联合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部门成立研学工作专班,对35处红色场馆进行标准化改造,新增无障碍设施、多语种导览系统及安全预警装置。当地村民通过开办“红军食堂”“研学民宿”实现文旅增收,形成“教育带动产业,反哺资源保护”的良性循环。
多家教育机构联合推出定制化研学产品,涵盖3至14天不同周期,满足学校、家庭等多元化需求。部分高校将研学成果纳入社会实践学分体系,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与积极性。
教育成效显著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在近期开展的研学效果评估中,92%的家长反馈孩子活动后主动关注红色题材影视与书籍,76%的学员在班级党史知识竞赛中表现优异。多所学校将井冈山研学纳入德育必修课程,形成“行前备课—实地研学—成果展示”全流程教育闭环。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表示“我们正筹建全国首个青少年红色教育数据库,通过追踪研学效果优化课程设计。”未来,井冈山计划推出国际青年交流营,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跨文化对话的桥梁。
随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深入推进,井冈山研学模式为红色教育资源创新开发提供范本。这片曾见证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土地,正以新时代的教育实践,继续播种理想信念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