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以"弘扬长征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沉浸式红色教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该项目通过"理论+实践"的复合教学模式,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户外研学体系,在青少年群体和企事业单位中引发热烈反响。
创新教学模式从历史课堂到实景体验 区别于传统红色教育模式,此次培训项目依托红军长征途经的12个省区红色资源,开发出包含历史研讨、户外拓展、情景模拟等多元内容的课程体系。学员通过湘江战役遗址的现场教学、遵义会议旧址的案例分析、夹金山徒步的体能训练等模块化课程,在实景中感悟"信念之路"的精神内涵。
课程设计团队负责人介绍,项目特别开发了"四维教学法"以理论教学构建知识框架,以场景还原增强情感共鸣,以团队协作培养集体意识,以成果汇报深化认知理解。参训学员需完成"六个一"实践目标,包括整理一份口述史资料、策划一场主题展览、组织一次微党课宣讲等具体任务。
科技赋能教育数字化手段再现峥嵘岁月 项目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数字长征博物馆",通过3D建模还原重要历史场景。学员佩戴VR设备可体验"飞夺泸定桥"的战术推演,运用AR技术能在实景中查看长征路线动态沙盘。大数据分析系统则对学员的体能数据、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实时监测,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
在四川若尔盖草原教学点,依托北斗导航搭建的"智慧研学平台"已投入应用。该系统可实时追踪学员位置,自动推送所在区域的历史事件讲解,并结合步频、心率等生理指标调整训练强度。教学督导组表示,科技手段的运用既保障了户外教学安全,又提升了知识传递效率。
社会效益显著形成红色教育新范式 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启动半年来已开展专题培训87场次,覆盖学员超过6000人次。合作机构涵盖高校、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多个领域,在江西于都、陕西延安等地建成5个标准化实训基地。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参训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39%,红色文化认知度提高52%,超过90%的学员认为这种体验式教学"有效增强了历史使命感"。
教育专家指出,该项目通过"行走的课堂"实现了三个转化将静态史料转化为动态教材,将参观场所转化为育人阵地,将历史记忆转化为精神基因。多地文旅部门已将此类培训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开发更多主题线路和配套课程。
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为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教育功能,主办方联合相关机构建立"三共机制"教学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建、培训成果共评。目前已培养认证专业讲师138名,编制标准化教学手册5套,开发出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分级课程体系。
未来三年计划实施"星火传承计划",重点建设20个示范性教学基地,培训10万名骨干学员,并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扩大覆盖面。相关负责人强调,将严格把控课程质量,确保每期培训都能达到"思想受洗礼、精神得升华、行动见实效"的教育目标。
随着暑期研学高峰的到来,多个教学点已启动预约登记系统。这种将红色基因融入实践教育的创新模式,正在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